诗词原文
春日忆山南
唐·韦庄
从戎昔在山南日,强半春光醉里销。
归路柳花吹满面,晚风斜日过江桥。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且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于晚唐,历经唐末动乱,后入蜀,成为前蜀的重要官员,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的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当年从军驻守在山南的时候,大半的春光都在醉意中消逝了。
如今踏上归途,柳絮随风飘洒,吹得满面都是,晚风中斜阳映照,我独自走过江桥。
释义
这首诗回忆了诗人当年在山南从军时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春光的感慨,首句“从戎昔在山南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次句“强半春光醉里销”则描绘了诗人在军中生活的状态,大半的春光都在醉意中度过,暗示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留恋和无奈,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首句直接点题,引出回忆;次句则通过“醉里销”三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军中生活的状态,既有对那段时光的留恋,也有对逝去春光的无奈和感慨,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哲理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此时他已历经战乱和流离失所之苦,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韦庄在山南从军时,正值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通过回忆那段时光,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