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千峰翠作围,正应佳处著渔扉。的释义

生辉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扉

宋·释绍嵩

湖上千峰翠作围,正应佳处著渔扉。

烟波浩渺无穷尽,水鸟飞来去不归。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及禅意生活,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湖面上环绕着成千上万座青翠的山峰,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绝佳之地布置了一圈翠绿的屏障,正是在这样美丽的地方,才应该安置下我那简陋的渔家小屋,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水鸟自由地飞翔,时而飞来,时而远去,不再回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千峰翠绿环绕、渔扉静置于佳处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湖上千峰翠作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壮丽与和谐;“正应佳处著渔扉”则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满足与惬意,后两句进一步以烟波浩渺、水鸟自由飞翔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首句“湖上千峰翠作围”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壮丽,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次句“正应佳处著渔扉”则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后两句通过烟波浩渺、水鸟飞翔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使全诗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生活与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山水、感悟自然的过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诗中描绘的渔家生活、湖光山色等景象,都是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的体现,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崇尚简约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