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空山无俗韵,清境自超然。
云影连平野,松声落半天。
江湖多少痴禅衲,蹋破青鞋觅话端。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禅宗意境,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空旷的山中没有世俗的韵味,清幽的环境自然超凡脱俗。
云影与平原相连,松涛之声回荡在半空之中。
江湖上有多少痴迷于禅理的僧侣,他们踏破青鞋,四处寻觅禅机与话题。
他们不向人间争名夺利,只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首联“空山无俗韵,清境自超然”点明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脱俗;颔联“云影连平野,松声落半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宁静与美好;颈联“江湖多少痴禅衲,蹋破青鞋觅话端”则转而写到那些痴迷于禅理的僧侣,他们为了寻求禅机与话题,不惜踏破青鞋,四处奔波;尾联“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自己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将心事寄托于自然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僧侣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空山”、“清境”、“云影”、“松声”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幽脱俗、宁静美好的山居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颈联中的“痴禅衲”形象,则生动地刻画了那些为了寻求禅机与真理而不惜奔波劳碌的僧侣形象,与诗人自己超脱世俗的心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尾联则以“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作为结语,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又展现了其将心事寄托于自然之中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绍嵩的僧侣生活及隐居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对山林隐逸生活和禅宗意境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己隐居山林、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还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人心浮躁的背景下,一些文人墨客和僧侣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