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迢迢上云雨,轻舟渺渺入菰蒲。的解释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浦口竹枝

唐·刘禹锡

南岸北岸水迢迢,

相思不断如春草。

细路迢迢上云雨,

轻舟渺渺入菰蒲。

梦中唤作小舟回,

月落河桥灯影来。

愁极本凭诗遣兴,

诗成吟咏转凄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情感,其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

译文

南岸与北岸之间,水流悠长无尽,

相思之情如同春天的野草,连绵不绝。

小路蜿蜒曲折,通向云雾缭绕之处,

一叶轻舟在茫茫的菰蒲丛中若隐若现。

梦中呼唤着小舟归来,

月已西落,河桥上的灯影渐渐显现。

忧愁至极本想借诗来排遣,

诗作完成后,吟诵起来反而更加凄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前两句通过“水迢迢”和“春草”的比喻,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深远与持久,中间两句“细路迢迢上云雨,轻舟渺渺入菰蒲”则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相思的迷茫与遥远,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诗歌来排遣忧愁,但结果反而更加凄凉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相思之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迷茫,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细路”与“云雨”、“轻舟”与“菰蒲”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通过“梦中唤作小舟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眷恋与渴望团聚的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贬谪期间,他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思念,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