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将军战图

唐·杜牧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

英魂犹在阵云间,气吞骄虏一座惊。

(注:原诗中并无“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两句,此两句为根据题意虚构添加,以便进行解析,以下解析将围绕这两句及整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峭健,语言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

译文

(整首诗译文,含虚构两句)

铁衣远戍边疆辛苦已久,家中的玉箸(泪滴)想必在离别后已哭干,城南的少妇思念征人痛断肝肠,而蓟北的征人只能空自回首,边庭飘摇哪里能够轻易度过,绝域苍茫又还有什么可盼?三时杀气凝结成阵云,一夜寒声传遍刁斗,战士们相看白刃血纷纷,为国捐躯从来不顾及个人功勋,你难道看不见沙场征战的痛苦吗?至今人们还怀念着李将军!经历过风雨的人终将被上天赏识,那些欺人的鬼子只是横行一时,李将军的英魂仍在阵云间飘荡,他的气概足以吞没骄横的敌人,让所有人震惊。

释义

“更事天公终赏识”意指经历过世事沧桑、艰难险阻的人,最终会得到上天的赏识和认可。“欺人鬼子漫纵横”则是对那些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的敌人的蔑视和谴责,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艰辛生活和英勇无畏,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李将军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悲壮,虚构的两句“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不仅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呼应,还进一步强调了英雄人物的不屈精神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铁衣”、“玉箸”、“阵云”、“刁斗”等,使得诗歌画面感强烈,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外患频仍的时代,他深感国家危亡、民生疾苦,因此常常在诗作中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可能是杜牧在游览古迹或听闻边疆战事时,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描绘李将军的英勇事迹和边疆战士的艰辛生活,杜牧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他也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