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一饥可忍万缘轻,况复幽窗疾渐平。
花落鸟啼春寂寂,雨收云散日明明。
闲来无事看新绿,兴至有情赋旧声。
莫道此中多苦趣,人间万事总难清。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黄景仁的诗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风格苍凉遒劲,为清代著名诗人之一,与宋琬、施闰章并称“清初三大家”。
译文
忍受着一顿饥饿,觉得世间万般情缘都变得轻微了,更何况在这幽静的窗前,疾病也渐渐痊愈,花儿凋落,鸟儿啼叫,春天显得格外寂静;雨停云散,阳光明亮地照耀着大地,闲暇时无事可做,便欣赏那新生的绿意;兴致来时,满怀情感地吟咏旧时的诗篇,不要说这病中的生活只有苦涩,人世间的万般事务总是难以理清。
释义
“一饥可忍万缘轻”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认为饥饿虽难忍受,但相比之下,人世间的种种情缘纠葛更为沉重,故能以此自解。“况复幽窗疾渐平”则进一步说明,在幽静的环境中,疾病也逐渐好转,为诗人带来了一丝慰藉。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病中所作,通过描绘病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世事的深刻感悟,首联以“一饥可忍万缘轻”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颈联则转向个人生活,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的闲适与情趣,尾联以“莫道此中多苦趣,人间万事总难清”作结,既是对病中生活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生活贫困,这首诗创作于他病中之时,面对疾病的折磨和生活的艰辛,诗人并未消沉,而是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通过描绘病中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景仁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