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宗杲
一径松楠遥见寺,数家鸡犬自成村。
山僧未省人间事,日暮归来掩寺门。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深研佛法,广传佛教,对禅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释宗杲的诗文也颇有名气,多抒发山林隐逸之情和禅宗思想。
译文
沿着一条铺满松树和楠树的小径远远望去,可以隐约看见一座寺庙;几户人家,鸡犬相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小村庄,山里的和尚并不懂得世俗的事情,傍晚时分,他便回到寺庙,轻轻地把寺门关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宁静祥和的景象,通过“一径松楠”、“遥见寺”、“数家鸡犬”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而“山僧未省人间事,日暮归来掩寺门”则表达了僧人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村画卷,前两句“一径松楠遥见寺,数家鸡犬自成村”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田园诗意的世界,后两句则通过僧人的形象,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一径松楠”与“数家鸡犬”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山僧”的形象则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释宗杲在山间行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当时,他或许正沉浸在禅定的境界中,对世俗的纷扰和喧嚣已经无所挂念,当他看到这条铺满松树和楠树的小径,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寺庙和村庄时,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宁静和喜悦,他挥毫泼墨,将这份心境和眼前的美景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宗杲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禅宗修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南宋时期禅宗文化和山林隐逸生活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