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堂下帘人似玉,月色泠泠透湘竹。的释义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竹吟

唐·张籍

凉堂下帘人似玉,月色泠泠透湘竹。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如初。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及第,后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等职,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乐府诗的创作上,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译文

在凉爽的堂屋里,帘幕低垂,里面的人儿美丽如玉;清冷的月光透过湘妃竹,洒下一片银白,我悠闲地吟诵着这秋日的景色,感觉世间万事都仿佛回到了最初的纯净与宁静。

释义

“凉堂下帘人似玉”描绘了一个幽静雅致的场景,凉堂、下帘、人似玉,三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温婉的氛围。“月色泠泠透湘竹”则进一步以月色的清冷和湘竹的意象,强化了这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美感。“闲吟秋景外,万事觉如初”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通过“凉堂”、“下帘”、“人似玉”、“月色泠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优雅的氛围,诗人以“湘竹”为媒介,将月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两句“闲吟秋景外,万事觉如初”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然和对本真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张籍并没有被这种环境所影响,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凉堂中,感受到月色的清冷和湘竹的韵味,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也反映了张籍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