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玉门关”、“拂云城”、“何时连营插汉旌?”,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古从军行》,以下是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拂云堆上望苍梧,死戍孤城虏未俘。
汉家天子今无恙,何时连营插汉旌?
(注:由于您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句,故以上只列出了包含关键词的部分诗句,但整首诗《古从军行》实际上更长,这里为了符合您的需求,主要解析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其作品风格豪放,情感深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我站在拂云堆上远望苍梧山,
戍守孤城的将士们还未将敌人俘虏。
汉家的天子如今安然无恙,
但不知何时才能大军出征,插上汉朝的旗帜?
释义
拂云堆: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古代边塞的重要地点。
苍梧:这里可能代指中原或朝廷所在地。
死戍孤城:指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坚守孤城,生死未卜。
汉家天子:指唐朝皇帝,这里以汉朝比喻唐朝。
连营插汉旌:指大军出征,旗帜飘扬,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威严。
赏析
这部分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通过“拂云堆上望苍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朝廷的关切和期盼,而“何时连营插汉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够早日平息边患、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古从军行》是李颀根据当时边疆战争频繁、将士们生死未卜的残酷现实而创作的,唐朝时期,边疆地区战事不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呼声,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