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倚胡床破三更,溪风吹衣月未生。的释义

小星12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溪上作二首(其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溪上作二首(其二)

宋·陆游

我倚胡床破三更,溪风吹衣月未生。

取酒自饮不成醉,断鸿声里长天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靠着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直到三更时分,溪边的风吹拂着我的衣裳,但月亮还未升起,我拿起酒壶自斟自饮,却难以喝醉,只听到孤雁的哀鸣声,伴随着我直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溪边夜晚的孤独与沉思,首句“我倚胡床破三更”点明了时间(三更)和诗人的姿态(倚胡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次句“溪风吹衣月未生”通过溪风和未升的月亮,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冷与孤寂,后两句“取酒自饮不成醉,断鸿声里长天明”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他试图通过饮酒来排解,但终究难以醉去,只能听着孤雁的哀鸣,度过漫长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晚的溪边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人以“倚胡床”和“取酒自饮”的动作,展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而“溪风吹衣”和“月未生”的描写,则进一步烘托了夜晚的清冷与孤寂。“断鸿声里长天明”一句,以孤雁的哀鸣作为背景,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哀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溪边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无奈,在孤雁的哀鸣声中,诗人度过了一个漫长而难熬的夜晚,这也反映了他当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就是关于陆游《溪上作二首(其二)》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