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有感
唐·韦应物
酷信医方逢酒怯,强驱吏牍坐衙迟。
风翻翠竹疑鸣涧,月照幽窗似掩扉。
病起闲情何所寄,花前独坐听春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深信医方的我面对美酒却心生怯意,勉强驱使自己处理公务,以至于坐衙都迟到了,风吹动翠竹的声音仿佛山涧流水,月光照在幽暗的窗户上,像是门扉半掩,病愈之后,闲情逸致无处寄托,只好独自坐在花前,聆听春天的离去。
释义
酷信医方逢酒怯:表达了诗人因深信医方,担心饮酒伤身而心生畏惧。
强驱吏牍坐衙迟:描绘了诗人勉强处理公务,以至于坐衙时间推迟的情景。
风翻翠竹疑鸣涧:通过风吹翠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清幽的意境。
月照幽窗似掩扉:月光照在窗户上,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仿佛门扉半掩。
病起闲情何所寄:病愈后,诗人感到闲情无处寄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花前独坐听春归:独自坐在花前,聆听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病愈后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首联“酷信医方逢酒怯,强驱吏牍坐衙迟”直接点明了诗人因深信医方而不敢饮酒,以及勉强处理公务的疲惫心态,颔联“风翻翠竹疑鸣涧,月照幽窗似掩扉”则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意境,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病愈后的闲情逸致无处寄托,以及独自面对春天离去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诗人因病初愈,心情复杂,既有对健康的珍视,又有对公务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文人官员,在仕途与文学之间的微妙平衡和内心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