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杯且作槁面红,脱帽不管衰鬓秃。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对故人思故园,引杯且作槁面红,脱帽不管衰鬓秃。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向西奔!不必在老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端起酒杯痛饮,让脸上泛起红晕,摘下帽子,任由头发斑白、鬓角稀疏吧。

释义

这首词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想,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怀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引杯且作槁面红,脱帽不管衰鬓秃”这两句,表现了词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他不再为年华老去而感伤,而是选择以酒为伴,享受当下的生活,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贬所虽处逆境,但胸怀却十分广阔,从不悲悲切切,而是寻找生活的乐趣,到处游山逛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展现了苏轼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