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邙山
唐·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寒食家家出古城,青枫飒飒雨凄凄。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灯如漆点荒冢。
伯伦一锸君休笑,冢象祁连亦已平。
作者及朝代
沈佺期,唐代诗人,约生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卒于玄宗天宝五年(746年),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宋齐梁陈隋唐诗》中说:“沈宋之诗,排律既精,绝句亦妙,五言新体,声律始备,故为律诗正宗。”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作者简介
沈佺期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在唐代律诗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作讲究声律、对仗,对唐代律诗的定型起到了关键作用,沈佺期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北邙山上排列着无数的坟墓,万古千秋地面对着洛阳城,寒食节时家家户户都走出古城,青枫在凄凄的风雨中飒飒作响,夕阳下无人行走的松间小径显得格外冷清,荒坟上的鬼火像黑漆一样闪烁着,刘伶(字伯伦)带着酒锸醉卧坟间的事您不要笑话,祁连山那样的高坟最终也会变成平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邙山上的坟墓和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中“伯伦一锸君休笑,冢象祁连亦已平”两句,借用了刘伶醉酒坟间的典故,以及祁连山象征的高坟,强调了无论生前多么显赫,死后都将化为尘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赏析
这首诗以北邙山上的坟墓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死、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中“寒食家家出古城,青枫飒飒雨凄凄”两句,描绘了寒食节时人们走出古城、风雨凄凄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而“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灯如漆点荒冢”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荒凉、冷清的墓地之中,最后两句“伯伦一锸君休笑,冢象祁连亦已平”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即无论生前多么显赫,死后都将化为尘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沈佺期的个人经历有关,沈佺期在仕途上曾经历过波折和挫折,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北邙山作为古代帝王贵族的墓地之一,其上的坟墓和墓碑见证了无数人的生死和兴衰,沈佺期可能是在游览北邙山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哲理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生死、时间的普遍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