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病多不辨酒中圣,身远且令心太平。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年轻时尚且不担忧生计问题,年老后又有谁会吝惜买酒的钱呢?
我们共同拿出十千钱买一斗酒,彼此相视一笑,都已年近七十,相距三年的时光。
闲暇时征引一些典故来行酒令,探究经史中的学问,酒醉后聆听吟咏胜过那管弦之声。
现在多病,酒量已不如当年,身体虽然远离了官场,但心灵却得到了安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与友人共饮时的感慨与心境,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无忧无虑与年老后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饮酒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时的情景,首联“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识和感慨,颔联“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颈联“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时的雅趣和闲适,尾联“病多不辨酒中圣,身远且令心太平。”则表达了诗人对多病之身的无奈和对心灵安宁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魅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珍视友情的文化风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远离官场,过上了闲适的生活,在这段时期里,他与友人经常相聚饮酒、吟诗作对,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安宁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