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锦幪老人盖古佛
唐·皎然
锦幪老人盖古佛,现身为作大慈荫。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在。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禽。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深。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密切,有诗文集传世,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禅理,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坛一大家。
译文
披着锦幪的老人仿佛是古代的佛祖,他现身世间,广施慈悲之荫,在千峰之巅,他无拘无束,于万象丛中得享自在,他不与世人争宠夺利,只将心事寄托给沙洲上的水鸟,不知何时他将归隐于青山之外,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径自会显得幽深静谧。
释义
“锦幪老人盖古佛”一句,以锦幪(华丽的覆盖物)比喻老人的尊贵与神秘,暗指其具有古佛般的智慧与慈悲。“现身为作大慈荫”则直接点明老人现身世间,广施慈悲,庇护众生。“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在”描绘了老人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禽”则进一步强调了老人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深”以景结情,预示着老人终将归隐山林,享受那份宁静与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锦幪老人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其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在”一句,尤为传神地刻画了老人超脱尘世的自在心境,而“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禽”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禅意又有诗意,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诗歌创作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参悟禅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具有古佛般智慧与慈悲的老人,深受其启发而创作,通过描绘这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皎然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归隐思想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