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点破尚堪恨,何况城中尘涨天。全诗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城上

唐·杜荀鹤

露华朝夜泫,苔色古今连。

微云点破尚堪恨,何况城中尘涨天。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公元846年,卒于公元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朱温赏识,入梁为官,但终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归隐,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唐风集》传世。

作者简介

杜荀鹤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生活,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杜荀鹤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显赫,但其作品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露珠在朝朝暮暮中晶莹闪烁,青苔从古至今连绵不断。

就连那天空中偶尔飘过的微云被点破都让人心生怨恨,更何况城中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城中环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首句“露华朝夜泫”描绘了露珠的晶莹剔透,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美好;次句“苔色古今连”则通过青苔的连绵不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后两句“微云点破尚堪恨,何况城中尘涨天”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城中环境的恶劣与诗人内心的愤慨,微云被点破本是一件小事,但诗人却因此感到怨恨,更何况城中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的景象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引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环境的纯净美好与城中环境的恶劣,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生活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诗人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城中环境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的担当和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