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海棠
宋·陈与义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次韵海棠
宋·陈与义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
晓看青枝含绿意,晚见红蕊缀芳流。
欲过每愁风荡漾,半开却要雨霏微。
此花端合诗人老,吟绕东轩尽醉游。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欲过每愁风荡漾,半开却要雨霏微”出自陈与义的《次韵海棠》,但为便于全面解析,我附上了其另一首同样描写海棠的《海棠》作为背景参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简介
陈与义在南北宋之交,是颇负盛名的文学家,诗、文、词皆有成就,其诗作方面,早年学杜甫,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作品,南渡以后,因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而感伤,风格也为之大变,写了不少感怀、咏物的诗篇,他的词虽不多,但风格独特,在词坛上自成一家。
译文
次韵海棠
大自然似乎只想展现它的新奇巧妙,不让其他花朵有片刻的安宁。
清晨看海棠的青枝上含着嫩绿的色彩,傍晚则见红色的花蕊点缀在枝头,芳香四溢。
想要靠近观赏却总担心风儿会吹得花朵摇曳不定,而花朵半开时却又希望细雨蒙蒙来增添几分朦胧美。
这样的海棠花正适合陪伴着诗人度过晚年,我在东轩边吟咏边欣赏,沉醉其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以“化工只欲呈新巧”开篇,表达了大自然对海棠花的偏爱,接着通过“晓看青枝含绿意,晚见红蕊缀芳流”描绘了海棠花从早到晚的美丽变化,而“欲过每愁风荡漾,半开却要雨霏微”则体现了诗人对海棠花的珍视与担忧,既怕风大吹落了花朵,又希望细雨能为半开的花朵增添几分韵味,诗人以“此花端合诗人老,吟绕东轩尽醉游”表达了自己愿与海棠花共度余生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海棠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欲过每愁风荡漾,半开却要雨霏微”一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的珍视与呵护,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与细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海棠花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陈与义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经历了国家动荡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写海棠花的美丽与变化,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