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人薄晚常争渡,病叶先秋亦自零。的释义

小星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归人薄晚常争渡,病叶先秋亦自零。

孤村寂寂炊烟断,落日苍凉暮霭凝。

野旷人稀行路苦,风高木落岁华深。

愁怀欲寄无归雁,独倚危楼听远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傍晚时分归家的人们常常争抢着渡河,病弱的树叶在秋天到来之前就自行凋零,孤独的村庄寂静无声,炊烟也已断绝,落日余晖下,暮霭沉沉,一片苍凉,旷野辽阔,人烟稀少,行路艰难,秋风劲吹,树木落叶,岁月深长,满怀愁绪想要寄托给归雁,却不见归雁踪影,只能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听着远处水边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通过归人争渡、病叶自零、孤村寂寂、落日苍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归人”与“病叶”相对,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孤村”与“落日”相映,更添一份凄凉与落寞。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秋日傍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氛围,诗中“归人薄晚常争渡”一句,既描绘了人们急于归家的情景,也暗示了人生的匆忙与不易;“病叶先秋亦自零”则借病叶之凋零,比喻人生的脆弱与无奈,后四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诗人的孤独,尤其是“愁怀欲寄无归雁”一句,将诗人的愁绪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无处排解的苦闷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与打压,晚年退居家乡,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面对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失意,诗人内心充满了愁苦与无奈,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萧瑟景象,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愁怀与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世事沧桑的深刻认识,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