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风烟还竟日,往来鱼鸟各忘形。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凭阑送目晚霏收,

风静波闲一径秋。

上下风烟还竟日,

往来鱼鸟各忘形。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吟罢斜阳无此景,

诗成何处谢江楼。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倚着栏杆远望,傍晚的雾气渐渐消散,风平浪静,水面悠闲,一条小径上满是秋意,上上下下,风烟弥漫,整日不息;来来往往,鱼儿鸟儿各自悠然自得,忘却了形骸,远处稀疏的树林外,萧萧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一半的秋山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吟咏完毕,发现夕阳下的景色已无法再重现,这首诗写成后,该去哪里感谢这江边的楼阁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边亭台上远眺所见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和对自然的热爱。

赏析

“上下风烟还竟日,往来鱼鸟各忘形”这两句诗,以风烟的弥漫和鱼鸟的自在,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吟罢斜阳无此景,诗成何处谢江楼”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晚年生活相对闲适,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更加关注自然、关注内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一贯风格: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