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侵白拂绳床冷,露滴青松卵塔成。的释义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寺

唐·张祜

宝殿凉生磬韵清,

古槐风飒雨萧萧。

尘侵白拂绳床冷,

露滴青松卵塔成。

野径香销花自落,

岩扉日永草偏青。

欲知此境清幽处,

试问禅僧得几生。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游历各地名山古刹,写下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佳作,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善五言律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宝殿里清凉的气息伴随着磬声悠扬,古槐树下风声飒飒,雨声萧萧,尘埃侵染着白色的拂尘和绳编的床榻,显得格外冷清;露珠滴落在青松之上,卵形的佛塔悄然建成,山间小路上的花香已经消散,花儿自行凋落;岩石的缝隙中日影悠长,青草愈发青翠,要想知道这清幽的境界,试问禅僧需要修行几生几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清幽与宁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山寺的寂静与禅意,首联写宝殿的清凉与磬声的悠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颔联通过“尘侵白拂绳床冷,露滴青松卵塔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冷清与禅意;颈联则通过花香消散、青草青翠的描写,展现了山寺的自然之美;尾联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禅境清幽的向往与赞叹。

赏析

这首诗以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寺的清幽与禅意,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清凉的宝殿、飒飒的古槐、冷清的绳床、滴露的青松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还通过设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禅境清幽的向往与赞叹,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禅意。

创作背景

张祜在游历各地名山古刹时,被山寺的清幽与宁静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游山寺》,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山寺清幽环境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禅境的追求与领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山寺的自然之美,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