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终年常闭户,仍闻累世自通婚。的释义

小星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杜荀鹤

见说终年常闭户,仍闻累世自通婚。

儿孙不识高堂贵,只道山中草木繁。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卒于唐昭宗天佑三年(906年),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听说这户人家常年紧闭门户,又听说他们家族世代自相通婚。

儿孙们不知道高堂显贵的生活,只以为山中草木茂盛,生活自给自足。

释义

“见说终年常闭户”描绘了这家人的隐居生活,常年闭门不出,与外界隔绝;“仍闻累世自通婚”则进一步说明他们不仅与外界隔绝,而且在婚姻上也保持家族内部的通婚,体现了他们封闭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儿孙不识高堂贵”表达了这家人的后代对世俗权贵生活的无知与淡漠;“只道山中草木繁”则强调了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户隐居山中的家庭,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前两句“见说终年常闭户,仍闻累世自通婚”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这户人家的生活状态,既表现了他们的封闭性,又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自给自足与和谐,后两句“儿孙不识高堂贵,只道山中草木繁”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隐逸生活的纯真与质朴,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杜荀鹤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对周围隐居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的结晶,通过描绘一户隐居山中的家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让他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