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杜牧
楼外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
六朝旧事随流水,一树寒鸦带夕晖。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译文
楼外的山川不会因为朝代的兴亡而改变其形态,风和月或许能怜惜我内心的无限感慨,六朝的往事如同流水般逝去,只留下夕阳余晖中,一棵孤独的寒鸦树影。
释义
首句“山川不为兴亡改”表达了自然界的恒常与历史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山川作为自然界的代表,不会因为人间的兴亡更替而改变其存在,次句“风月应怜感慨非”则借风月拟人化,暗示自然界的静观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形成共鸣,风月似乎也在怜悯诗人的忧伤,后两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一树寒鸦带夕晖”则具体描绘了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往事已如流水般逝去,只剩下眼前的寒鸦与夕阳,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慨,首联以山川与风月的对比,突出了人类历史的短暂与自然界的永恒,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背景,颔联则通过“六朝旧事”与“一树寒鸦”的意象,将历史的沧桑与眼前的景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不再的哀叹,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杜牧作为晚唐诗人的独特情怀。
创作背景
杜牧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已步入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通过登高远望,触景生情,联想到历史上六朝的更迭与兴衰,不禁感慨万千,这首诗既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忧虑,反映了杜牧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通过这首诗,杜牧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