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我守此穷三十年,尚恐死前无力量”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李纲的《病牛》一诗与关键词所表达的精神高度契合,均体现了坚守与奉献的精神,为贴合您的需求,以下解析将尝试关联这一精神内涵。)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他因力主抗金而多次被贬,但始终坚守节操,心系国家,李纲的诗文作品多抒发其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慷慨激昂,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译文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粮食满仓,但它精疲力竭,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衰神伤?但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拖曳着病弱的身躯,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辞辛劳地躺在夕阳之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头病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病牛虽然身体衰弱,但仍坚持耕耘,为众生提供粮食,象征着诗人虽遭贬谪,但仍心系国家,甘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
赏析
《病牛》一诗以病牛自喻,通过病牛的辛劳与奉献,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诗中“耕犁千亩实千箱”描绘了病牛辛勤耕耘的成果,而“力尽筋疲谁复伤”则揭示了病牛无人问津的悲凉境遇,病牛并未因此放弃,而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创作背景
李纲在南宋初年,因力主抗金而多次被贬,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深感自己如同病牛一般,虽身体衰弱,但仍心系国家,甘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他创作了《病牛》一诗,以病牛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甘愿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