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缨肯傍萧飒鬓,宝带那束龙锺腰。全诗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华缨肯傍萧飒鬓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华缨肯傍萧飒鬓,宝带那束龙锺腰。

酒酣未许俗客见,诗成欲共美人嘲。

闲愁几许梦魂销,细雨梨花春寂寥。

作者简介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北宋词人,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祐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仕,善诗文,尤工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译文

华美的帽带愿意陪伴着我这萧索的鬓发,珍贵的玉带又怎能束缚住我这老态龙钟的腰身,酒醉之后不允许俗客相见,诗作写成想要与美人一同品评嘲笑,心中有多少闲愁使得梦魂都为之消散,细雨中的梨花在春天里显得分外寂寥。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自身的形象与情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句“华缨肯傍萧飒鬓”以华美的帽带与萧索的鬓发对比,暗示词人虽年华老去但仍有高洁之志;次句“宝带那束龙锺腰”则进一步以珍贵的玉带与老态龙钟的腰身相对,强调词人不受世俗束缚的洒脱,下片则转入对酒醉与诗成的描写,以及由此引发的闲愁与寂寥之感。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形象,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与情感,词中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词人的高洁之志、洒脱之态以及内心的闲愁与寂寥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婉约之美,充分展示了贺铸作为北宋词人的卓越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贺铸晚年时期,此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词中通过描绘词人自身的形象与情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闲愁与寂寥之感,这可能与他晚年的生活境遇与心境有关,在创作这首词时,贺铸可能正身处细雨梨花之中,感受着春天的寂寥与生命的无常,从而触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绪。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