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
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
水精帘卷近秋河。
香云不动熏笼暖,
蜡泪成堆斗帐明。
宫女凤钗斜插鬓,
殿前歌舞进新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桑门居士,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县)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至德二年(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等传世,顾况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是唐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在玉楼的高处,笙歌悠扬响起,微风送来宫中嫔妃们的欢声笑语,月光洒落在宫殿的影子上,可以听到夜晚的漏刻声,卷起水晶帘幕,眼前便是秋夜的银河,熏香缭绕,熏笼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蜡烛燃烧殆尽,蜡泪堆积在斗帐旁,显得格外明亮,宫女们凤钗斜插在发鬓中,在宫殿前表演着新编排的歌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宫廷夜晚的繁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中生活的奢华与欢乐,诗中既有对宫殿建筑、夜景的描绘,也有对宫中人物活动的刻画,如笙歌、笑语、夜漏、水晶帘、熏笼、蜡泪、凤钗等,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宫廷夜宴图。
赏析
“香云不动熏笼暖,蜡泪成堆斗帐明”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宫中夜晚的温馨与宁静,熏笼散发着温暖的气息,与静止不动的香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而蜡烛燃烧殆尽,蜡泪堆积成堆,照亮了斗帐,更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宫中生活的奢华,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宫廷繁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
顾况的这首《宫词》可能创作于他担任校书郎或著作郎期间,对宫廷生活有所接触和了解,唐代宫廷生活繁华奢靡,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赞美,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