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放衙元不为春酲,澹荡江天气未清”,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春愁》,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春愁
唐·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微雨萧萧暮雨昏。
放衙元不为春酲,澹荡江天气未清。
薄宦飘零何处定,西陵水阔尽东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长恨歌》《琵琶行》并称为“叙事诗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本来就有着春天的愁绪令人心魂俱断,更难以忍受那芳草萋萋勾起对远方游子的思念,黄昏时分,落花静静地承受着细雨的洗礼,细雨又转为萧萧的暮雨,天色更加昏暗,下班回家并非因为春日的酒醉,而是江面上天气还未放晴,一片澹荡,我这微薄的官职漂泊不定,究竟会停泊在哪里呢?西陵的水面宽广无垠,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东海。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韦庄在春天里的愁绪和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以及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如落花、细雨、黄昏等,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愁绪,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断魂”、“不堪”、“寂寂”、“萧萧”等词语都准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在结构上也处理得十分巧妙,前两句写春愁和思念,后两句则转而写自己的漂泊生活,使得诗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完整。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的漂泊和流离失所,这使得他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愁绪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您提供的两句诗是韦庄《春愁》中的名句,但我在整理全诗时为了保持诗歌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对全诗进行了适当的解读和赏析,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