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韦应物
松崖壁立临樵坞,竹径蛇蟠上啸台。
云起半山青未了,鸟飞绝顶去还来。
烟霞深处人稀见,林壑幽时径自开。
野老相逢谈旧事,几回惆怅忆尘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世称“韦苏州”,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远,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松树覆盖的悬崖峭壁矗立在樵夫居住的山坞旁,竹林中的小径曲折蜿蜒如同蛇行,直通上啸台,半山腰云雾缭绕,青山连绵不绝,鸟儿在山顶飞翔,飞去又飞回,在烟霞缭绕的深处,人迹罕至,林壑幽静,小路自然延伸,偶遇山野老人,与他谈起往事,心中不禁涌起几番惆怅,回忆起尘世间的纷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松崖壁立”、“竹径蛇蟠”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山林的幽静与险峻;“云起半山”、“鸟飞绝顶”则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诗人通过与山野老人的交谈,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诗中“松崖壁立”、“竹径蛇蟠”等描写,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险峻,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诗人通过与山野老人的交谈,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选择了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之间,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游历山水、感悟自然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与山野老人的交谈,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