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秋气凄凉雾雨昏,老书生病卧孤村。
窗前竹影摇寒月,枕上蛩声泣断魂。
旧友音书千里外,新愁病骨五更天。
何时得见晴明日,再整衣冠出故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暮云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暮云,宋代末年的一位隐士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文闻名于乡间,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尽管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多,但其诗作仍被后人传颂,尤其是其反映个人境遇与时代变迁的作品,更是引人共鸣。
译文
秋天的气息带着凄凉,雾雨蒙蒙天色昏暗,年迈的书生因病卧床在孤寂的村庄里,窗前摇曳的竹影映照着寒冷的月光,枕边传来蟋蟀的悲鸣,像是在为断魂之人哭泣,远方的旧友音信全无,千里之外难觅踪迹;而新添的愁绪与病弱的身躯,在五更天时更加难以承受,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晴朗明媚的日子,再次整理衣冠,走出这封闭的故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孤独无助的心境,诗中“秋气凄凉雾雨昏”与“老书生病卧孤村”两句,直接点明了季节、环境与诗人的身体状况,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窗前竹影、枕上蛩声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诗人表达了对晴明日子的渴望,以及对走出困境、重获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中“秋气凄凉”与“雾雨昏”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迷茫,而“老书生病卧孤村”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处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如“窗前竹影”、“枕上蛩声”等,进一步加深了读者的情感体验,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到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再到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生活困顿,李暮云作为一位隐士诗人,虽然身处乡间,但同样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日凄凉的景象与自身病卧孤村的境遇,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他也通过表达对晴明日子的渴望,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与冲突,正是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心理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