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朝代:宋
作者:陆游
柴门勿谓常岑寂,时有乡邻请药人。
病起书声出茅屋,雨余花气入柴门。
老来事业转荒唐,初日红纱碧藕香。
村店酒旗风送暖,山桥柳色雨余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不要说柴门之内总是寂静无声,时常有乡邻前来请求看病抓药,病愈之后,我在茅屋里传出朗朗读书声,雨后,花香飘进了柴门之内,年老之后,我的事业似乎变得有些荒唐,但每天清晨,我依然能欣赏到红纱帐下的碧绿莲藕,闻到它们的香气,村里的酒馆酒旗随风飘扬,带来阵阵暖意,山桥边的柳树在雨后更显清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晚年村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透露出他作为医者被乡邻所依赖的责任感,诗中“柴门勿谓常岑寂,时有乡邻请药人”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又体现了他的医术高超,深受乡邻尊敬。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陆游晚年村居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首联“柴门勿谓常岑寂,时有乡邻请药人”直接点题,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又突出了他作为医者被乡邻所依赖的形象,颔联“病起书声出茅屋,雨余花气入柴门”则通过书声和花香,展现了诗人病愈后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以及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创作背景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过着简朴而宁静的乡村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但晚年他选择了回归乡村,享受宁静与和谐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作为医者,他被乡邻所依赖,这也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