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白发
宋·杨万里
雪染双鬓欲满镜,风凋一鬓不成巾。
发无可白方为老,酒不能赊始觉贫。
身外浮名空满袖,世间多事不如人。
只将心事付沙鸥,同去芦花间宿月。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抒发真挚的情感。
译文
双鬓的白发几乎要布满镜子,风吹散了一边的头发,连头巾都戴不稳了,头发没有地方可以再变白,这时才算是真正的老去;酒钱都不能赊欠时,才感觉到自己的贫穷,身上的虚名如同满袖的清风,世间诸多事情都不如人意,只能将心中的事情托付给沙鸥,一同在芦花间伴着月光栖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自身的衰老与贫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发无可白方为老,酒不能赊始觉贫”两句,尤为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两个阶段:一是当头发已经无处可变白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真正老去;二是当连酒钱都无法赊欠时,才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贫困。
赏析
这首诗以白发为引子,展开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前两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年华老去的无奈;中间两句则以“发无可白”和“酒不能赊”两个细节,巧妙地表达了人生的两个阶段和两种感受,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将个人的心事寄托于沙鸥,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作为一位历经宦海浮沉、饱尝人生冷暖的文学家,杨万里在晚年时期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南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更显得意味深长,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