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入剡中行百里,姓名颜状有谁知。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剡溪行

唐·李频

近海常多雨,临山易得云。

溪行欲尽处,忽见数峰分。

但入剡中行百里,姓名颜状有谁知。

空山无近远,行客自疏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年)进士,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都官员外郎等职,他工于诗,尤善近体,与方干、姚合齐名,有“姚、李”之称,他的诗作多写个人生活经历及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

译文

靠近海边常常多雨,面对山峦容易见到云雾缭绕,沿着溪水行走,在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忽然看见几座山峰分列开来,但只要进入剡中行走百里,又有谁知道我的姓名和容貌呢?空旷的山中无所谓远近,行走的旅人自然有亲疏之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剡溪边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写自然环境,近海多雨,临山易云,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溪行欲尽处,忽见数峰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行走过程中的意外发现,增加了行旅的趣味,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认为在空旷的山中行走,无人知晓自己的姓名和容貌,反而更加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行旅为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近海常多雨,临山易得云”两句,既写出了剡溪边的自然环境,又暗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但入剡中行百里,姓名颜状有谁知”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个人隐私的珍视,整首诗语言质朴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频游历剡溪期间,剡溪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境内,是唐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李频在游历过程中,被剡溪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隐逸生活的魅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