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送人
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浑似军行散关路,但无鼓吹动凉州。
(注:此句“浑似军行散关路,但无鼓吹动凉州”在部分版本中可能作为独立篇章或嵌入其他长诗中,但在此为便于解析,我将其融入了一个假设的“鹧鸪天·送人”的情境中,实际出处需依据具体古籍版本。)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浑似军行散关路,但无鼓吹动凉州”这两句)
这情景就像军队行进在散关路上一样,只是没有乐队吹奏着激昂的乐曲响彻凉州。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军行散关路象征着艰难的行军之路,代表着诗人所经历的坎坷与奋斗;而“无鼓吹动凉州”则暗示了虽有壮志,却无人赏识,无法激起社会的广泛共鸣或改变现状的无奈。
赏析
这两句诗以军行为喻,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回忆,也流露出对当前境遇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比“军行”的壮阔与“无鼓吹”的寂寥,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虽有豪情壮志,却未能得到应有回响的悲凉心境,也隐含了对时局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贬谪,仕途坎坷,此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行军路上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失望与无奈,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有所作为的微弱希望,尽管这种希望在当时看来似乎遥不可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浑似军行散关路,但无鼓吹动凉州”这两句诗的具体出处存在争议,上述解析是基于假设情境下的创作,实际解读还需结合具体古籍版本和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