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山童唤起已复倒,顾影自笑如孤鹤。
林深路迷日已昏,野老相逢不语客。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译文
山中的童子被唤醒后又倒下睡去,我独自对着自己的影子发笑,仿佛就像一只孤独的鹤,树林深邃,道路迷失,天色已经昏暗,与乡野中的老人相遇,他们却不对我这个过路的客人说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一种孤独而自得其乐的心境,首句“山童唤起已复倒”通过山童的睡态,暗示了山中的宁静与闲适;次句“顾影自笑如孤鹤”则通过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他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情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幽静与诗人的孤独,与乡野老人的相遇而不语,更增添了这种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山童唤起已复倒”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山中的宁静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闲适与自在,而“顾影自笑如孤鹤”则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仿佛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一只孤独的鹤,后两句则通过“林深路迷日已昏”和“野老相逢不语客”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幽静与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枚在山间行走时所作,袁枚一生喜爱山水,晚年更是定居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而居,他常常在山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也透露出诗人的一种孤独而超脱的心境,这与他晚年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追求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