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宦每随征雁远,故人已似晓星稀。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怀乡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孤宦每随征雁远,故人已似晓星稀。

野旷人踪稀,秋高鸟影飞。

寒塘欲晓镜,落叶正飘衣。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境界,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哲思,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孤独的我随着南飞的征雁越行越远,曾经的朋友如今也像清晨的星星一样稀少难见,在这旷野之中,人影稀疏,秋高气爽,鸟儿在空中飞翔,寒冷的池塘像一面即将破晓的明镜,落叶随风飘散,轻轻拂过我的衣襟。

释义

“孤宦每随征雁远”描绘了诗人作为孤独宦游之人,随着南飞的雁群渐行渐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孤独宦游生活的无奈。“故人已似晓星稀”则通过比喻,将故人的稀少比作清晨稀疏的星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离别后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孤独宦游生活的感慨,诗中“孤宦每随征雁远”和“故人已似晓星稀”两句尤为动人,前者通过征雁的南飞,暗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奈;后者则通过晓星的稀少,比喻了故人的离散和难以相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时期,当时,韦应物可能正身处异乡,面对秋天的景象,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曾经的故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孤独宦游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