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怀
唐·杜荀鹤
白发书生不自珍,天涯又作宦游身。
疏愚慵惰占年岁,奔走尘埃负主恩。
四海干戈迷远近,一身风雨渡江滨。
渔竿钓具将归去,枫叶芦花伴隐沦。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得友人资助,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第,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晚唐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白发苍苍的书生不懂得珍惜自己,又漂泊到天涯海角去做官。
我性格疏懒愚钝,岁月就这样虚度,为了生计奔波,辜负了君主的恩德。
四海之内战乱频繁,让人分不清远近,我一人冒着风雨渡过江滨。
打算带着渔竿钓具归去,与枫叶芦花为伴,隐居山林。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漂泊无定的感慨,首联“白发书生不自珍,天涯又作宦游身”直接点出诗人年岁已高,但仍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远离家乡去做官,颔联“疏愚慵惰占年岁,奔走尘埃负主恩”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的矛盾与无奈,颈联“四海干戈迷远近,一身风雨渡江滨”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诗人个人的艰难处境,尾联“渔竿钓具将归去,枫叶芦花伴隐沦”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旅怀”为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漂泊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诗中“白发书生不自珍”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自嘲和无奈,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轻视和冷漠,而“四海干戈迷远近”一句,则直接反映了晚唐社会的战乱频繁和民不聊生的现实,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仕途不顺、漂泊无定的背景下创作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凋敝,杜荀鹤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应进士试不第,后虽得中进士,但仕途并不顺利,他深感自己年岁已高,却仍不得不为生计奔波,远离家乡去做官,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让他深感无奈和疲惫,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向往归隐田园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