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自笑屏居依近郭,每烦登望指孤烟。
凄凄满地蓬蒿色,此去东山又几年。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自嘲地笑着,隐居在这靠近城郭的地方,每当心情烦闷时,就登上高处眺望,指着远处那一缕孤烟,满地都是凄凉的蓬蒿,呈现出一片衰败的景象,这样算来,我离开那隐逸的东山又已经过去了好几年。
释义
屏居:隐居。
近郭:靠近城郭。
登望:登高远望。
孤烟:远处升起的炊烟,常象征隐居生活或远方的家乡。
蓬蒿:指杂草,象征荒凉和衰败。
东山:此处可能指隐居之地,也常用来比喻仕途之外的隐逸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首句“自笑屏居依近郭”,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隐逸生活的自我肯定,次句“每烦登望指孤烟”,通过登高远望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后两句“凄凄满地蓬蒿色,此去东山又几年”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荒凉,以及诗人对过去隐逸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细腻,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此时他虽身处官场,但内心却向往着隐逸生活,韦应物一生经历了从贵族子弟到仕途坎坷,再到隐居田园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过去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