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舟晚归
宋·陆游
薄暮归来渔火闹,放翁自笑欲忘情。
江头落日千帆过,海角天涯一径横。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半凋零。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傍晚时分,渔火点点,热闹非凡,我(放翁)自嘲地想要忘却尘世情感,江边的太阳即将落下,无数船只穿梭而过,而我在这海角天涯之处,只有一条小径通向远方,年岁已高,对于功名的追求只能空自惋惜,近年来人事多变,许多故人都已凋零,不知何时能归隐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光下松风清冷的宁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归家途中所见渔火繁盛的景象,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功名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薄暮归来渔火闹”描绘了渔舟晚归的热闹场景,“放翁自笑欲忘情”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世俗情感的心境,后几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渔火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傍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渔火、落日、千帆、小径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功名的深刻思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自笑欲忘情”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俗情感的超脱态度,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感,而“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半凋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他早年曾投身军旅,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的苦难,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原因,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的施展,晚年时期,陆游逐渐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转而向往归隐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功名的深刻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渔火晚归的热闹场景和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