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窗间梅熟落蒂傍,老盆初熟杜鹃花。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池水初晴风日长,鲎樽恰受三升酝,
龟屋新裁二寸冠,更将荷叶制衣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独具特色。
译文
池塘的水在初晴的日子里显得格外清澈,风也显得格外悠长,鲎樽(一种酒器)恰好可以装下三升美酒,新裁的龟屋(一种头饰或装饰物,此处可能指一种小巧的帽子或头饰)只有二寸大小,更有趣的是,还用荷叶来制作衣裳,增添了几分田园的趣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夏时节闲居生活的片段,通过具体的物象如“鲎樽”、“三升酝”、“龟屋”、“二寸冠”以及“荷叶衣裳”,展现了作者闲适自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鲎樽恰受三升酝”描绘了饮酒的情趣,“龟屋新裁二寸冠”则体现了生活的雅致与创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闲居生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作者通过“鲎樽”、“龟屋”等具体物象,不仅展现了生活的细节,更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诗中的“更将荷叶制衣裳”一句,更是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热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闲居期间,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杨万里在晚年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闲适自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初夏时节的闲居生活,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鲎樽恰受三升酝,龟屋新裁二寸冠”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的某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根据杨万里的诗风和题材特点,结合对南宋时期文人生活方式的了解,进行的一种创意性组合和重构,这样的处理旨在展现杨万里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为读者提供一种文学上的想象和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