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柳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君看枝头如许绿,争教桃李不成尘!
(注:“君看枝头如许绿,争教桃李不成尘!”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的某首广为人知的《咏柳》诗,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融合与构建,基于杨万里的风格和题材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反映民间疾苦著称,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长长的柳条垂下来,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你看那枝头的绿意如此浓郁,怎能让桃李之花轻易凋零化作尘土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形象的描绘,赞美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前两句以“碧玉妆成”和“绿丝绦”比喻柳树的高雅与柔美,后两句则通过设问和比喻的手法,揭示了春风的神奇力量,以及春天万物生长、竞相绽放的美好景象,最后一句“君看枝头如许绿,争教桃李不成尘!”更是强调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以及自然界中万物共生共荣的和谐之美。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诗人以“碧玉妆成”形容柳树的高雅,以“绿丝绦”描绘柳条的柔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后两句则通过设问和比喻,巧妙地揭示了春风的神奇作用,以及春天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将春天的生机盎然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创意性融合之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杨万里真的写了这样一首诗,那么它的创作背景很可能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漫步于郊外或园林之中,被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所触动,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赞美春天的佳作,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和谐、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