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
宋·刘辰翁
东风吹雨送残春,冉冉年光次第新。
桃李无言花自落,燕莺有意语难真。
池边绿竹生新笋,陌上垂杨系马人。
回首故园何处是,青山一发隔红尘。
作者及朝代
刘辰翁(1233年—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史学研究,作品颇丰,诗词文赋皆有所成,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诗词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在史学方面,他也有很高的造诣,曾参与编纂《宋史》等史书,他的文学成就和史学贡献都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
译文
东风吹来细雨绵绵,送走了残破的春天,时光缓缓流逝,万物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桃李默默无言,花儿自行凋落,燕莺情意绵绵,却难以用言语表达真实情感,池塘边新生的绿竹挺拔而出,乡间小路上垂柳依依,系着行人的马匹,回首遥望那遥远的故园,只见青山隐隐,仿佛与尘世隔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时光流转,万物更新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界中花开花落、草木萌发的生动场景,同时寓含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怀念,首联“东风吹雨送残春,冉冉年光次第新”点明了时节,同时寓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界中花开花落、草木萌发的生动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尾联“回首故园何处是,青山一发隔红尘”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刘辰翁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刻的体会,他通过描绘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寓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