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千树自开落,飞桥架空来者谁?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碧桃千树自开落

唐·韦庄

碧桃千树自开落,飞桥架空来者谁?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长人静帘垂地,风定池平水似镜。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几徘徊。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洛阳,中和二年(882年)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累迁监察御史,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任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碧桃树千株万株,花开花落任随风,飞桥高架在空中,是谁来到此地?细雨淋湿了衣裳,却看不见雨丝;闲花无声地落地,也听不到声响,日长人静,帘幕低垂到地;风停池静,水面宛如明镜,想问那孤鸿飞向何方,却不知道自己在这尘世中几番徘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孤独,通过碧桃、飞桥、细雨、闲花、长日、静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以孤鸿自喻,表达了对身世飘零、前途未卜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首联“碧桃千树自开落,飞桥架空来者谁?”以碧桃和飞桥为引子,引出诗人对来者的期待与好奇,接下来的诗句却并未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转而描绘了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细腻景象,以及日长人静、风定池平的宁静氛围,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尾联“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几徘徊。”以孤鸿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身世飘零、前途未卜的感慨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仕途坎坷,生活漂泊不定,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所处环境的幽静与美丽,以及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诗人以孤鸿自喻,也表达了对身世飘零、前途未卜的感慨与忧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韦庄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