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学道
唐·吕岩
我闻学道当精思,毕世不可须臾离。
一念差池千里谬,须臾忽忽百年期。
寒来暑往无休歇,始觉人间事事非。
不学空言无实学,不如归去隐山扉。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授以丹诀,又遇火龙真人传以天遁剑法,功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吕洞宾的“吕祖”信仰发源地就在山西芮城永乐宫,是全真道教主流教义“钟吕传道集”的祖师爷,被尊称为“吕祖”、“纯阳祖师”。
译文
我听说学习道法应当精心思考,一生一世都不能有片刻的背离。
一旦念头有所偏差就会谬之千里,片刻的疏忽就可能错过百年的机遇。
寒来暑往,岁月无休,我才开始觉悟到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如果不学习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没有实际学问,还不如归隐山林,过隐居生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道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句点明学道需精思,不可须臾离,强调了学道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次句通过“一念差池千里谬”的比喻,说明学道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接下来两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人间世事的觉悟,末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追求真正学问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道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学道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作者也表达了对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的批判和对真正学问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都在追求道法和真理,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学道的感悟和总结,在唐代,道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吕洞宾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对道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领悟的体现,表达了他对学道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人们对学问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