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追媿清时禄,有命何忧晚节饥。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一日风光醉易迷。

新涨绿添浑岸水,嫩阴青覆小楼台。

无功追媿清时禄,有命何忧晚节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故人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一生中难得有闲暇的时光来享受心事,而一日的美好风光却容易让人沉醉其中,新涨的绿水增添了河岸的浑厚,嫩绿的树荫覆盖了小楼台,自己没有建立什么功劳,却享受着清明的时世所给的俸禄,既然命运如此安排,又何必担忧晚年时会挨饿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颔联表达了诗人对闲暇时光的珍惜和对美好风光的沉醉,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闲居环境的清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无功受禄,也不忧晚节挨饿。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中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尾联“无功追媿清时禄,有命何忧晚节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闲居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闲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接触社会底层,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珍视自己的闲暇时光和内心的宁静,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