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便死知无恨,不属番家属汉家。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誓扫匈奴不顾身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题中所引句为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此句虽非直接关联,但全诗背景相关,原句中“如今便死知无恨”为后人化用意境,直接所引“不属番家属汉家”在本诗中未直接出现,但意涵相近,表达忠贞不渝之情,以下分析基于全诗意境及背景)

(注:由于直接所引两句并未完全出现在原诗中,以下分析将基于全诗意境及可关联之处进行解读)

作者简介

陈陶,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唐代诗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大中时,避乱入洪州西山学仙,工于乐府,词意婉丽,风格类似温庭筠,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陶集》二卷。

译文

誓要扫平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亲人!

(引申意境:“如今便死知无恨”表达的是战士们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豪情;“不属番家属汉家”则强调了他们的忠诚归属,虽死犹荣,不属异族。)

释义

此诗以汉喻唐,借古讽今,描写边塞战争,抒发战士们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以及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1、情感深沉:诗人通过描绘战士们的英勇牺牲和家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2、对比鲜明:前两句的豪迈与后两句的凄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寓意深远:诗人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战争的频繁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批判。

创作背景

唐代中期,边疆战事频繁,民族矛盾尖锐,诗人陈陶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于是创作了这首《誓扫匈奴不顾身》,诗中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黑暗和战争不断的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