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小市萧条处,剩有丰年笑语声。出自哪首诗?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谁知小市萧条处,剩有丰年笑语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遭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徙蕲州,病卒于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间小路,路旁的野菊已初放黄花,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悠然地欣赏这秋日山野的迷人景色,傍晚秋声万壑起,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棠梨的落叶红得像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白如雪,有谁想到在这荒僻萧索的小镇上,农民们在丰收之年洋溢着宁静、喜悦的欢笑声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骑马行经山野林间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小市镇的丰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农民丰收喜悦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山野秋日的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喜悦,前六句写自然景色,诗人以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数峰无语、棠梨叶落、荞麦花开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秋日山野的画卷,富有诗意和美感,后两句写小市镇的丰收景象,与前六句的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农民丰收喜悦的赞美。

“谁知小市萧条处,剩有丰年笑语声”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谁知”二字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以“剩有丰年笑语声”作答,既回答了问题,又点明了主题,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丰收喜悦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贬谪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心情抑郁,他在贬谪期间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投身于自然和乡村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丰收喜悦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