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便寂寂厌纷纷,借得禅房卧看云。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李涉

老便寂寂厌纷纷,借得禅房卧看云。

半日闲情春睡足,一窗明月夜香焚。

作者及朝代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约公元806年至840年),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今河南商丘),后游历四方,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李涉工于诗,多抒发个人情怀及游历见闻,风格清新自然,部分诗作反映社会现实,有一定思想意义。

作者简介

李涉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热衷于科举仕途,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科举不第,后虽曾入仕为官,但仕途坎坷,晚年心灰意冷,转而寄情山水,与僧侣交往密切,常居寺庙,以诗酒自娱,其诗作在唐代有一定影响,尤其是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年岁渐长,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于是借住在一间禅房里,躺着静静观赏天上的云朵,在这宁静的时光里,我享受着半日的悠闲,春日里睡足了懒觉,夜晚则点起一炉香,透过窗户欣赏那轮皎洁的明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时的一种淡泊名利、向往宁静生活的心境,首句“老便寂寂厌纷纷”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次句“借得禅房卧看云”则通过借住禅房、卧看云卷云舒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这种生活状态下的悠闲与自在,无论是春日里的懒觉还是夜晚的赏月焚香,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惬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借住禅房、卧看云卷云舒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己晚年时追求心灵自由、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李涉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后,转而寄情山水,与僧侣交往密切,常居寺庙,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诗人有机会深入接触佛教文化,体验禅宗的宁静与超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向往自然之美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