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兴八首·其五
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应笑此翁才不进,故将老气起吾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年游历四方,广交好友,后入朝为官,但仕途不顺,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历经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动荡,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蓬莱宫阙正对着终南山,承露盘的金茎高耸入云霄,向西遥望瑶池,仿佛王母娘娘正在降临;向东望去,紫气东来,函谷关气象万千,宫扇随着雉尾的方向移动而开启,日光环绕着龙袍上的龙鳞,让我得以一窥圣上的容颜,可笑我这老头子才华不再长进,只能借这老迈之气来激发我的诗篇。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蓬莱宫的壮丽景象和宫廷生活的庄严华贵,反映了唐朝宫廷的辉煌与威严,尾联“应笑此翁才不进,故将老气起吾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能充分施展的自嘲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宫廷景象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的宏伟与神秘,后半部分则笔锋一转,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遗憾,这种对比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尾联的“老气起吾诗”更是展现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仍不失豪情壮志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四川成都时所作,当时,杜甫虽身处乱世,但仍心系国家,对朝廷的兴衰有着深切的关注,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辉煌景象,既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诗人也借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抗争,展现了其坚韧不拔、老当益壮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