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西瀼溪行
唐·杜甫
敧帽闲寻西瀼路,亸鞭笑向南枝说。
枯桑老柏寒飕颸,九雏鸣凤乱啾啾。
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肠百结解不开,独坐孤舟泪满腮。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戴着歪斜的帽子悠闲地寻找西瀼溪的路,轻轻垂下马鞭笑着对向南的树枝诉说着心事,枯老的桑树和柏树在寒风中嗖嗖作响,九只雏凤在枝头乱叫,雄凤雌凤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到子规鸟在夜月里啼叫,心中的愁绪像百结一样解不开,独自坐在孤舟上泪水沾满了双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西瀼溪边行走时的所见所感,他戴着歪斜的帽子,显得悠闲自在,与南枝对话,表达内心的情感,诗中通过枯桑老柏、雏凤鸣叫、子规啼叫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首句“敧帽闲寻西瀼路”写出了诗人的悠闲自在,但“闲寻”二字又透露出一种无目的、无归宿的漂泊感,次句“亸鞭笑向南枝说”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他只能与南枝对话,倾诉心事,后四句通过枯桑老柏、雏凤鸣叫、子规啼叫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独,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所作,当时杜甫已经步入晚年,生活困顿,漂泊无依,他常常独自一人在西瀼溪边行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抒发着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真实地反映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