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阴符秘旨
唐·李筌
阴符后出君无忽,三百奇文要细论。
黄石公传留素帙,骊山姥授得玄文。
机深秘妙应难测,智浅凡庸岂易闻。
欲向人间争识破,几将心事问尘喧。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筌,唐代道家学者、军事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筌,生卒年不详,号达观子,唐代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他好神仙之道,曾隐居少室山,得《黄帝阴符经》而传于世,其著作还有《太白阴经》、《中台志》等,在军事学、道家学说方面均有建树。
译文
《阴符经》后来出世你不要忽视,这三百字的奇文需要仔细研读。
黄石公传授下来的白色书卷,骊山老母授予的深奥玄文。
其中的机谋深奥、秘法精妙难以揣测,智慧浅薄、平庸之辈岂能轻易听闻。
想要向世人揭示其中的奥秘,却又担心心事被尘世喧嚣所问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阴符经》的珍视与推崇,认为其虽字数不多,但蕴含了深奥的哲理和机谋,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诗人自谦自己虽欲揭示其奥秘,但又担心被尘世的喧嚣所干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阴符经》的深刻理解和推崇,首句“阴符后出君无忽”直接点题,强调了《阴符经》的重要性,告诫读者不要忽视,次句“三百奇文要细论”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内容的深奥和需要仔细研读,后两句则通过黄石公和骊山姥的传授,以及机深秘妙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阴符经》的神秘和深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古籍的尊重,又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谨慎。
创作背景
李筌作为唐代道家学者和军事家,对《阴符经》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研读《阴符经》后,有感而发,旨在表达对这部古籍的珍视和推崇,也可能借此机会向世人传达一种谦逊和谨慎的治学态度,鼓励人们深入研读古籍,探寻其中的奥秘和智慧。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筌对《阴符经》的深刻理解和推崇,也展示了他的谦逊和谨慎的治学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