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访道
唐·吕岩
早访丹砂上岣嵝,晚提河派溯昆崙。
归来物外烟霞伴,始觉人间日月奔。
万象丛中得自在,一尘不染得逍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本来姓李,在终南山修道,后得道成仙,被尊为“吕祖”、“纯阳祖师”,吕洞宾也是“八仙过海”中“八仙”之一,全真道教奉为“北五祖”之一,吕洞宾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被描绘为一位风度翩翩、手持宝剑、云游四方的仙人。
译文
清晨时分,我前往岣嵝山寻找炼丹的砂石;傍晚时分,我又沿着黄河的支流追溯至昆仑山,归来后,我与物外的烟霞为伴,才感觉到人间的日月如梭,时光飞逝,在万象丛生的世界中,我得以自在逍遥,不染一尘,不知何时,我将归去青山之外,那时月已圆满,松风阵阵,小径遥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洞宾访道求仙的历程和心境,他早访丹砂,晚溯昆仑,表现出对道教的虔诚追求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归来后,他感受到人间的时光飞逝,而自己在万象丛中得以自在逍遥,不染尘埃,他表达了归隐青山的愿望,与月满松风相伴。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色彩和诗人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访道求仙的历程,表达了对道教的热爱和追求,他也通过对比人间的时光飞逝和自己在万象丛中的自在逍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大宗师,其一生都在追求道法和长生不老之术,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访道求仙的过程中,对自然山水和道教文化的深刻感悟而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访道求仙的历程和心境,吕洞宾表达了对道教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吕洞宾的宗教信仰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